🔥 Burn Fat Fast. Discover How! 💪

秋雨圣约教会资讯订阅频道

Logo of telegram channel earlyraincovenantchurch — 秋雨圣约教会资讯订阅频道
Logo of telegram channel earlyraincovenantchurch — 秋雨圣约教会资讯订阅频道
Channel address: @earlyraincovenantchurch
Categories: Education
Language: English
Country: Not set
Subscribers: 5.08K
Description from channel

这里是成都秋雨圣约归正长老教会的Telegram频道。我们向公众分享本教会最即时的资讯,欢迎订阅。
秋雨圣约归正长老教会是持守改革宗长老会传统的一间大陆家庭教会。
主任牧师:王怡
教会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太升北路56号江信大厦6楼
ERTV 秋雨圣约电视台
秋雨圣约教会GitHub【首页】
https://github.com/chengduqiuyu/-/issues

Ratings & Reviews

4.50

2 reviews

Reviews can be left only by registered users. All reviews are moderated by admins.

5 stars

1

4 stars

1

3 stars

0

2 stars

0

1 stars

0


The latest Messages 7

2022-02-19 19:37:34 2022年2月20日 礼拜天

【圣约灵修】李英强长老:求主赦免我罪,求主更新我心(诗篇51篇)


1

诗篇150篇中,传统上认为有7首是“悔罪诗”,分别是诗篇 6、32、38、51、102、130、143。其中只有102和130没有明确作者是谁,其他的作者都写明是大卫。而诗篇51是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首,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也交待的最清楚。“大卫与拔示巴同室以后,先知拿单来见他。他作这诗,交与伶长。”

中国的君王有写过罪己诏,但是他们只不过是为了挽回人心而自认其错,并不是为了挽回神的忿怒而自承其罪。如果不认识上帝,不降服于上帝的律法,就不知道何为罪,也就没有悔罪这回事——悔罪的对象是上帝,诚如大卫所言:“我向你犯罪,唯独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这恶,以致你责备我的时候显为公义,判断我的时候显为清正。”(诗51:4)。

如果没有上帝完全公义的审判,人间有何公义可言?如果上帝必将有公义的审判,谁说正义会迟到呢?上帝让所多玛和蛾摩拉恶贯满盈的时候,就降下硫磺与火毁灭二城;上帝让迦南人在以色列寄居埃及的时候将上帝的忿怒积蓄以至满盈,就让以色列人把他们赶尽杀绝。

上帝从不偏待人,有何人的罪孽不受审判呢?就连亚伯拉罕和撒拉不耐心等候神,用使女夏甲生子以实玛利,都成了亚伯拉罕的后裔、以色列的子孙肉中的一根刺,这刺的搅扰和毒害,直到今日。至于大卫,他和拔示巴的奸淫,还有以诡计害死乌利亚,这罪导致他的家族和国家承受多么严重的后果!

2

罪是我们完全不能靠己力战胜的敌人。犯罪之人有何出路呢?除了向神认罪、悔改、求赦免以外,别无他路。

大卫在这首诗歌的1-9节中坦然认罪,祈求赦免。他对自己的罪的认识是毫无保留的,也是清楚彻底的。他相信自己不只是在行为上犯罪,而且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

他完全相信上帝的慈爱怜恤和丰盛的慈悲,他所祈求的是“涂抹”、“洗除净尽”、“洁除”、“洁净”、“洗涤”。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他被罪玷污的良心,可以不被罪咎所捆绑,重新可以“踊跃”;这意味着过去的犯罪,虽然其后果可能不会免除,但是他可以靠赦免之恩继续服侍上帝;这意味着今生可能会继续品尝罪的苦果,但是在永恒里,罪却不再使他沉沦。

当我们来到主面前认罪、悔改的时候,不是求主把我犯罪在今生所要担负的后果免除,而是求主不让我自己来担当犯罪所该当承担的,祂在永恒中公义的忿怒,我在永恒中本该进入的地狱的永火。

3

难道上帝是不公义的吗?祂怎么能够让大卫这样严重犯罪的人得以称义呢?祂怎么能够把大卫继续视为忠心的仆人呢?祂怎么能够与大卫立下那永远的王权之约呢?

当大卫说“神啊,你是拯救我的神,求你救我脱离流人血的罪”的时候,他所盼望的拯救之恩是怎样到来的呢?他明明知道,把牛羊等祭物献上是于事无补的,那么,“忧伤的灵”,“忧伤痛悔的心”,怎么就可以成为更好的祭物呢?

答案在于大卫的那一个子孙,就是基督。大卫是远远的看见了基督,基督所献上的祭物,只一次献祭就完全满足了上帝的公义,“我们凭这旨意,靠耶稣基督只一次献上他的身体,就得以成圣”(来10:10)。

大卫是靠基督而罪得赦免,也是靠基督而称义。今日你和我,也是如此。

4

正是这样,大卫才可以呼求:“神啊,求你为我造清洁的心,使我里面重新有正直的灵。”(诗51:10)

如同一位解经家所说:“这一更新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可以与创造相比(10 节)。唯有神藉着祂的圣灵可以达成这种更新(11 节),也唯有神可以改变罪人,以致 罪人因神喜乐、对神保持忠心(12 节)。大卫承诺当他得到更新,将不会对神为他做了什么保持沉默,相反,他会教导别人义的道路(13 节),也会颂赞神的道路(14-15 节)。”

大卫祈求的是上帝的“再造之恩”,这恩典唯独是圣灵可以赐下的。对于新约的儿女而言,我们把这叫做“重生”。在大卫的一千年以后,尼哥底母对耶稣说:人如何重生呢?

耶稣说:我说,你们必须重生,你不要以为稀奇,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

圣灵就是基督的灵,曾感动挪亚向那时代的人传一个方舟的福音,也曾感动大卫,使他认罪悔改,信靠上帝的赦罪之恩,也祈求上帝更新的恩典。今日让我们能够读懂大卫的诗篇,让我们进入重生得救的真理,让我们效法大卫的悔改信靠的,也是这真理的圣灵。

5

恩慈的主啊,愿你今日向我们施恩!求你使我们在你的救恩中有长久的喜乐,赐我们乐意的灵来扶持我们,好叫我们来传扬这悔改归信的真道,叫许许多多被罪孽所缠绕,被罪咎所捆绑,被罪债所压伤的人可以来就近你,我们若承认我们的罪,你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一切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主啊,我们要高声歌唱你的公义,我们要大胆传扬你的慈爱,我们也要将这卑微的生命摆上,献作活祭,愿你悦纳,求你使用!
778 viewsedited  16:37
Open / Comment
2022-02-19 10:32:21
457 views07:32
Open / Comment
2022-02-19 08:30:42 2022年2月19日 礼拜六

【圣约灵修】冉一非弟兄:感恩的敬拜(诗篇50)

构架略解:
A 神公义的审判 1-6节
B 警告献祭的人 7-15节
b 警告恶人 16-21节
a 神公义的审判 22-23节


这是称为亚萨的十二篇诗中之一,亚萨是大卫所派的利未人,革舜的后裔,利未的传人(代上六39);被利未支派的族长推举为歌唱人的首领,当约柜运进耶路撒冷时用钹大发响声(代上十五17、19)。大卫派他领导诗班称颂神(十六4-5)。直至被掳回归的日子,“亚萨的儿子”仍旧是高级的音乐世家,主要工作是唱歌和敲钹(代上廿五;代下廿14,卅五15;结三10;尼十一17、22,十二35)。亚萨本人亦有“先见”美名。

由诗班的领袖来谈敬拜再合适不过了。神藉着亚萨的口对以色列民说话,告诉神的子民们,第8节“我并不因你的祭物责备你,你的燔祭常在我面前”。但是往后看,从第9节开始一直到最后,神都在指责在献祭中出现的问题,先是说祂不饿,后面从16节开始责备献祭的人这不对,那不对。前后都在强调:祂要感谢为祭。这明明是在责备以色列民。仿佛该隐献祭物的那一幕又重现了——神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那么神要的到底是什么,我们怎么看待什么是以感谢为祭?

在古代各民族中,并不是只有以色列才有献祭。无论是定居和游牧生活的民族都有非常雷同的献祭仪式。但是在以色列的历史中,神赐下了献祭的律法,用以来解释献祭的意义。在利未记经常申明献祭的目的是“赎罪”,这个词可以作如下三种解释:“掩盖”,“擦去”和“以代替品来买赎”。并且重要的是,神亲自给罪人设立了献祭的一系列的仪式,并且不断的提醒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献祭是在约的范畴和立约的恩典之内运作的。就是说,不是谁依样画葫芦地举行一个仪式,就可以认为自己是在敬拜耶和华。所以在旧约中,神不断的重复着那一句话,就是在诗篇的7节中所说的 :“我的民哪,你们当听我的话;以色列啊,我要劝诫你。我是神,是你的神。”在敬拜当中神并不仰望人献祭的手;而是人要仰望神施恩的手。

这时候的以色列民的敬拜是在圣殿当中。在以色列民的历史当中,有族长时期在旷野中敬拜神的经历,也有整个民族在会幕和圣殿中敬拜神的历史,只要是主选择在那里显现自己,人就可以在那里敬拜祂。主道成肉身来到我们中间之后,就曾经在撒玛利亚那地,教诲人说,敬拜是以心灵去爱天父。在祂的教导中,以礼仪和祭司等中介去亲近神不但不重要,现在更无此需要,因为祂才是那神所要的祭物,只有基督才能遮盖罪人、擦去罪、赎买属于神的儿女。

在今天的敬拜中,已经不需要祭物了。虽然敬拜的礼仪律已经被主成全,但是敬拜仍然有流程,有形式。这很重要,特别是在公共的敬拜中,需要通过仪式来勾画出一个福音的故事。人的一生只有一个故事,人是否成功,要看着个故事是不是在基督里。圣经也只讲一个故事,基督的故事就是祂儿女的人生。从2世纪开始基督教的敬拜就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圣道,二是圣餐。按照这个程序,就是真正听道的人,和别人分享神之爱的人,就是和旧约当中那一群以感谢献上为祭的人。

从敬虔的角度出发甚至要这样理解敬拜,敬拜不能从传福音的角度举行,而是必须单单从福音的角度。单单传福音的角度来理解敬拜,那么敬拜就是一场宣教大会。唯有在福音中,在基督里,才能在祭坛中得到真正的祝福和差遣。也只有在福音中,心被感恩,才能由心发出对神的赞美和感谢为祭。

让我们回到第二节 ,什么是美呢?(从全美的锡安中,神已经发光了),不是由人定下的敬拜礼仪,不是由人发明的敬拜的模式,不是由人献上的牛羊,而是福音本身就是美,由福音塑造出的敬拜的礼仪就是美。因为在第七日被神定为圣日,那安息日的光就照亮了六日;因为教会因为基督的血被赎买,整个城市就被荣耀所照亮;因为人生在基督里,所以人的一生就以敬拜为中心,前面的路就越走越光明,十字架就是整个人类历史当中最亮的光,在那里整个人类的历史被光照。我的恩主,愿你的光常在你的儿女身上,让你的儿女信得真,也活得美。
485 viewsedited  05:30
Open / Comment
2022-02-19 04:45:30 【牧函选登】王怡牧师|传耶稣基督为“主”

————————————————————————————————

各位蒙召作“基督的奴仆”(林前7:22)的弟兄姊妹,平安。

保罗说,传福音,就是“传耶稣基督为主”(林后4:5)。最近,唐崇荣牧师在华盛顿地区的布道会上说,侍奉主,不敢喊累,不敢怕苦。不然就是“打工”,而不是“侍奉”。我读到这句话,又战兢,又温暖,就默想“主”的涵义。因为只有不断认识我服侍的那一位是谁,才能不断认识我是谁;不断认识“主”的涵义,才能不断认识“侍奉”的真义。

新约原文中,被译为“主”的词,是κύριος,是指一个握有最高权力、即拥有对他者的所有权的主人。换言之,就是一个能够向你发出无可质疑之命令的人。这个词在新约中指向耶稣基督,出现了651次。另有一个不常见的,δεσπότης,是指一位对其子民拥有绝对权柄的统治者,即一个能够对你作出无可质疑的生杀予夺之决定的人。这个词在新约中译为“主”或“主宰”,共有6次。

在很大程度上,当说自己信“主”,或奉耶稣基督为“主”时,我们难以对“主”这个词感同身受。因为这是奴隶制度下的用词。在现代社会,当奴隶制和极权制被废除之后,最近似于这一对某人拥有绝对的管辖和命令权柄的关系,大概就是军队的统帅在战场上与士兵的关系了。

但是,1945的纽伦堡审判之后,国际法上确定了一个人权标准,即每个士兵对来自上级的反人类的军事命令都有拒绝的责任。否则,任何下级军人都不能以“服从命令”为理由,而逃避法庭对他们的审判。

也就是说,在现代文化中,已经没有任何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可藉以表达“主”这个概念。

或许,这就是耶稣降生在奴隶社会,而不是降生在民主社会的原因。在奴隶社会,人占据了上帝的地位。而在民主社会,人干脆废除了这一地位。于是,在一个缺乏主人-奴隶的身份关系和生存经验的后现代,人人都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如何去传耶稣基督为“主”呢?

如《马太福音》6章24节,“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如果“主”的涵义是类似于雇主的话,这与我们的生存经验可能是相反的。我们中间有很多人,都服务于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雇主。带职服侍,打两份工,兼职,干私活,名片上有几个头衔,同时有几份契约关系,不是现代社会的常态吗?

另一个译本,还原了这句经文在奴隶制下的含义,“一个人不可能作两个主人的奴隶”。换言之,“不能”的意思,不是道德上的不允许,而是定义上的不可能。就像一台电脑,不可能同时有两个所有权;不可能既是你的电脑,又是我的电脑。

请容我这样说,传耶稣基督为“主”的意思,就是在我们的生命中恢复“奴隶制”。信主,就是从一个隐形的奴隶(你以为自己是自由的,你以为奴隶制早就被废除了,但其实你仍然是金钱、权势、情欲和死亡的奴隶),成为一个公开的奴隶(宣告耶稣基督是主,宣告自己是基督的奴仆,宣告自己是祂重价所赎买的)。

即《哥林多前书》7章22-23节所说的,“因为作奴仆蒙召于主的,就是主所释放的人;作自由之人蒙召的,就是基督的奴仆。你们是重价买来的。不要作人的奴仆”。

再让我引用C.S.路易斯的、一句颇为幽默的名言,来理解信“主”与奴隶制的关系:我之所以反对奴隶制,不是因为我认为,我们中间没有一个人该作奴隶。而是因为我认为,我们中间没有一个人配作主人。

换言之,在人文主义者眼里,废奴的实质,是要废除“奴隶”,因为我们都是自己的主人。但在基督徒眼里,废奴的实质,是要废除“奴隶主”,因为罪人不能成为其他罪人的主人。

因此,新约称耶稣基督为一群新的奴隶的“主人”,而称信徒为一个新的主人的“奴隶”。几乎每封使徒书信的开头,作者都称自己为主的“奴仆”。然而,在改教运动之后,从《日内瓦圣经》到《英王钦定本圣经》,英语圣经的译者们都在16-17世纪的时代背景下,对主人-奴隶的关系表达,犹豫不决。于是,他们通常将“奴隶”或“奴仆”(δοῦλος),译为去掉奴隶制色彩的“仆人”,以避免令人想起“那个时代的某种极端、悲惨,被脚镣捆锁的囚徒的画面”。

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如一位神学家所说,“仆人是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而奴隶是属于他人的”。感恩的是,在中文和合本翻译时,中国还处于奴隶和专制时代的末期,所以多数时候,δοῦλος被译为“仆人”,但少数时候也被译为“奴仆”,部分保留了奴隶制用语的氛围。

对“主”和“奴”的不同认识,产生出两种基督徒,一种是“打工”的基督徒,一种是“卖命”的基督徒(《彼得后书》1章1节说,信徒有一位“买他们的主”)。也产生了两种侍奉,一种是雇工的侍奉,一种是舍命的侍奉;一种是喊累的侍奉,一种是喊主的侍奉。也产生了两种传福音,一种是传耶稣基督为“主”,信主,就是交出全部生命主权。信主,就是信靠耶稣基督的主权恩典。信主,就是成为爱的奴隶,成为恩典的奴仆。

换言之,福音就是邀请人成为爱的奴隶。基督徒,就是基督的奴仆(《罗马书》6章18节亦称“义的奴仆”)。这是“爱奴”和“恩仆”。

的确,我们是被捆锁的奴隶,但那捆锁我们的,我们称之为“慈绳爱索”。

的确,我们是被囚禁的奴仆,即路德称为“我的良心惟独被神的话语所囚禁”。

但另一种传福音,则与人文主义一样,只传耶稣基督是朋友,而不同时是主宰。只传我们是神的儿女,而不同时是义的奴仆。只要求存在主义式的相信,而不要求对基督命令的降服。

当我们宣称,我们是改革宗教会时,并不意味着我们生命的降服和对主的尊崇,超过基督教会的其他肢体。但这宣称的确意味着,我们反对那些不传耶稣基督为“主”的福音,我们反对那种不要求顺服基督至尊之律法的信仰,我们甚至恨恶一切弱化、削减、混乱和藐视基督的拣选、买赎及一切主权之恩典的假道。

相反,我们作为一个共同体,在此宣信,只有真正认识到“主”是一个如此绝对和强烈的字眼,“主”是至高至尊、圣洁公义的主宰,并我们是“主”宝血所赎的奴仆;我们生命中的“废奴运动”才真正开始了。

只有当我们成为基督的奴隶时,我们才不可能是任何人的奴隶;只有当我们信靠耶稣基督为唯一的“主”时,我们才废除了世上一切的“奴隶主”;只有当我们成为爱的奴隶时,我们才不是恨的奴隶。

这也是我热爱传统圣诗的原因。曾经,当我唱“主啊,我对你的爱永不变”,我感动流泪,但我分不清我是被主感动,还是被自己感动。现在,当我唱“求主统治我们”(《三一来临》),我也感动流泪。我心里也平稳,知道这是奴仆的眼泪。

我知道,对任何一个正常人来说,“奴隶”这个字眼都意味着一种羞辱。但正如基督的宝血将“十字架”从羞辱和咒诅的象征,转为爱与恩典的记号。基督以“奴仆的形象”(腓2:7)来到世间,也使“奴隶”,转为比“王子”更尊贵的身份。基督教不是山鸡变凤凰,也不是从奴隶到将军。

十字架的奥秘,不是乞丐成为王子,而是王子成为乞丐。

上帝啊,求基督的十字架赐我们崇高而庄严的信仰,求圣灵在我们的身体灵魂中恢复你的“奴隶制”,求天父使我们活在主人-奴仆的恩典里,以至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也不能统治我们;全世界有产者联合起来,也不能引诱我们。奉救主和生命的主耶稣基督的至圣之名。阿们。

与你们一起默想主名的弟兄王怡
2012年9月27日
553 views01:45
Open / Comment
2022-02-17 04:34:24 2022年2月17日礼拜四

【圣约灵修】许诚实习传道:锡安之歌(诗48)

诗人开篇先将赞美归给神,在本首诗的结尾,则是鼓励人充分享受神同在的证据,而诗歌的中间段落,诗人反思神过去的作为与他的属性。整篇诗篇的重点在于宣扬神同在的好消息,而使神的百姓心中喜乐。

1-3节作为诗篇的开始,是为了神在人间的居所而将赞美归给神,神是他圣约子民的主,是宇宙的大君王,在他君尊的统治中伟大且至高无上,有能力且有荣耀,而且只有他配得人类的赞美。但神的百姓(居住在神圣城当中的居民)有赞美他的额外理由。这位大君王拣选住在他自己的百姓当中,“在城中”,“在圣山上”,这里明确指着锡安山与耶路撒冷城而说,因为神的临在,锡安山是圣山,它能够被称为居高华美,为全地所喜悦,全是因为神亲自的临在。

第二个段落,描述了神当受赞美的理由,这位大君王的同在引发了两种回应,惧怕与喜乐。神百姓的敌人见了神的作为,惧怕他望风而逃;敬虔的人也看见他的作为,却是喜乐。以色列的神激发惧怕与喜乐,他的仇敌惧怕,而他的百姓喜乐。

关于众王要联合起来攻击神的城,诗人的描述也是非常精彩,生动的刻画出敌人的崩溃。“他们见了这城就惊奇丧胆,急忙逃跑”,这里使用到三个动词:一见,惊慌和急忙逃跑。这正是历史记载亚述军队进攻耶路撒冷时的情景,他们看到神的荣光而吓得仓皇逃走。诗人对于众王心中涌起不能自制的恐惧,描述的也是非常精准,就像一个难产的妇人,既突然又痛苦。

而第七节则是另外一幅图画,“你用东风打破他施的船只”,他施船队是古代强大的远洋船队,然而无论如何,神使强大的东风一起,就立刻摧毁了整个船队。神轻而易举的击退并毁坏敌对势力,令列国震惊。在救赎历史中列国如何受到恐惧的影响,以及他们的能力如何消失殆尽,都证明了神的同在。加尔文鼓励我们仰望神,同时让我们记得,神只需点个头就足以拯救我们。而且,虽然我们的敌人准备从四面八方攻击我们,想要制服我们,神会照着他所喜悦的时间,以他的大能令他们震惊,因而,使他们的心在他们设法攻击我们的那一刻,衰弱无力,这个思想好像辔头一样保守我们的心思,免得它四处寻找人的帮助。

第8-11节,当神显明他自己是那些敬虔之人的堡垒的时候,他们看见神所行的,甚至更加确信神坚立他的城,直到永远永远。神-创造天地的主,他的同在在救赎历史当中是藉着听见与看见表达的。而历世历代以来,神的百姓也都目睹神的同在,他亲自安排世上的一切,并且救赎他的百姓。神的百姓则以默想、赞美、喜乐,作为他们对于神同在所做的合宜回应。欢喜快乐从锡安山传遍了犹大,百姓因神的审判而欢喜快乐,指神挫败并折服敌人权势,借此建立他的国度。

第12-13节,诗人邀请人绕行耶路撒冷,数点城楼,仔细留意他的外郭和他的宫殿。朝圣者可能绕着耶路撒冷列队行进,作为神圣仪式的一部分。仔细巡视查看的目的,是要使民众亲自证实神确实在其中实行保守,纵然锡安城曾经历多次重大攻击,但如今却仍旧安然无恙。为此,诗人更进一步的请众人把这奇妙的作为向后代的子子孙孙讲述,使他们也知晓神的恩,及神施行奇异大能保护自己的子民。诗人领民众巡视的唯一目的,就是使民众亲身去了解神的作为,结果就是希望激发他们感谢的心。我们认信,唯独这一位才是我们的神,除他以外,我们没有别的神;我们颂扬,所有一切眼见的,耳闻的奇工都是出于这独一的真神,因此我们高歌颂扬他,直到永永远远。

而在诗篇的最后一节,他必引导我们,直到我们死的时候,犹如一副美丽的图画。这位大牧人牧养他自己的羊群,他按着每一只羊的名字来呼叫,他永远不会离开羊群,一直引导、引领、保护和看顾它们到底,直到永远。
797 views01:34
Open / Comment
2022-02-17 03:41:28
“瘟疫中的福音”周五布道会

【辩道解惑】系列之四
基督教与奴隶制

时间:2022年2月18日19:30-21:30(北京时间)

房间号:812329982
密码:20050401

欢迎弟兄姊妹和慕道的朋友们参加!
943 viewsedited  00:41
Open / Comment
2022-02-16 06:08:59 主日:2022年2月11日
题目:救恩的元帅
证道:李英强长老
860 viewsedited  03:08
Open / Comment
2022-02-15 03:39:33 2022年2月15日 礼拜二

【圣约灵修】吴五清传道:神是避难所(诗46)

这篇诗大概是以亚述王西拿基立围攻耶路撒冷,希西家王到圣殿求神拯救而获得大捷那段历史为背景。

 .坚固堡垒(1~3),诗人认识到神是倚靠祂之人的避难所、力量及患难中随时的帮助,所以山崩地摇也不惊怕。这一段落的中心在于“随时”一词,这个词在原文中的意思是“随时能遇到”。因为虽有避难所,但遭受患难的人若遇不到,那它就像画中饼一样,起不到任何帮助的作用。环境会改变,但神与祂百姓的约不改变,在变幻无常的人生中,祂是我们的高台和避难所。

 .神在其民之城中(4~7),在圣所里有神在其中。当圣民受搅扰时,神为其民发出强而有力的声音,因祂的声音满有能力和威严。因着有耶和华神的同在,诗人便有把握的说:“神是我们的避难所!”这一段落的中心在于“神的城,至高者居住的圣所”。诗篇作者当时指的是圣幕或圣殿,但这不过是预表而已,到了新约时代成就于以马内利,应用在教会身上。无论任何境况,我们都可以饮于祂喜乐和祝福的江河,得到我们所需的平安和力量。

 .神的作为(8~11),祂使地荒凉(8),又止息战争(9),并且,祂必被万民所尊崇(10~11)。这一段落的中心在于“要知道我是神!”归根结底,圣经就是让人“知道耶和华是神”之神的自我启示。

7与11这两节对神的称谓都包涵三层意思:“万军之耶和华”是表现神权力的名号,“雅各的神”是祂与以色列的先祖立约的名号,“神与我们同在”乃是祂的名字“以马内利”。诗人用这三层叠句,无非是要坚定我们对祂的信心和投靠──祂是大能的神,是立约的神。

每日赐下恩典的主啊,我们感谢你!为着今日所遭遇的苦难向你献上感恩,因我深知这一切都是出于你的恩典,为要使我们真正经历你是我们的避难所,你是与我们同在的神,在逼迫和病痛中与我们一同经历苦难的神。我们知道这一切终究要过去,求你将这样的信心赐给我们,使我们不白白浪费这样的苦难,而没有经历你的大能和同在!
996 views00:39
Open / Comment